壹、產品
2008年是台灣國片中受到肯定的一年,海角七號是國片奇蹟,大家都想要再創造一個奇蹟,來帶動台灣經濟,觀光等產業等。1895在08年11月17號上映,上映三天首週票房就破了當時的海角七號,大家也非常興奮期待,等待下一個經濟奇蹟。主打全球首部以客語發音、描述清末客家菁英抵抗日軍接收台灣時,所發生感人愛情故事的史詩電影,場景選在新竹縣拍攝,想要讓更多人了解先民對土地的熱愛。
貳、推廣
1. 保持繼海角之後的優勢,持續抓住民眾的國片的熱潮。
2. 口耳相傳,海角是利用口耳與部落格網友們引起話題討論,達到傳播的效果。
參、建議行銷之方案
1. 贈送電影票給某族群,製造口耳相傳引起話題。
2. 導演明星現身電影院,進行有獎徵答,贈送海報。
3. 網路行銷(部落格,PPT等)
4. 異業結盟,與飲料廠商、速食店或零食做結合,以達到宣傳效果
5. 與旅行社結合促銷,推廣電影中地點的巡禮,推動新竹光觀。
6. 收集電影票抽獎活動
7. 校園講座推廣活動
8. 利用網路優勢,要求民眾上網填問卷,並贈送折價卷,換隨機抽獎送週邊商品。
肆、STP
(一)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
在台灣的電影市場有分為台灣國片,內地片,外語片,以及動畫片。1895屬於台灣國片市場。
(二)目標市場(market Targeting)
1895為台灣製作,起先以台灣為主,將來可進入華語圈(大陸,香港,新加坡)甚至跟我們歷史有淵源的日本。
(三)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
是台灣第一部以客語發音的電影,一八九五具有悲壯的故事及考究的場景,號稱客語史詩電影。
伍、結論
談到「1895」,你一定先聯想到一部當下走紅的國片電影,描述著清末腐敗,於「馬關條約」簽署後,台灣初被割讓當時,台灣客家子民與日軍抗鬥的可歌可泣寫真故事。
話題不斷的《1895乙未》,在各界人士熱淚推薦下,果然在11月7日上映後交出漂亮的成績單,短短2天票房已破140萬,勝過海角七號上映頭兩天的120萬,和《囧男孩》的90萬票房,能有如此的好成績,全劇組都興奮不已。
《1895乙未》,講述1895年客家菁英抵抗日軍接收台灣時發生的一段感人愛情故事。為了忠實呈現當時的情景之ㄧ,導演洪智育、出品人葉天倫不惜花費百萬、燒光甘蔗田;而溫昇豪更精準演活一個氣宇軒昂的客家英雄。他們做到了!這三位世新人展現自己的專業,讓一部全客語發音、看似沉悶的抗日史詩片,成功的讓每個看過的人都感動。
上去1895的官網看,發現他並不能連結與下載圖片,這樣減少了網友們傳播訊息的方便,也減少了網路的分享,使的討論無法多元,沒有達到網路真正的行銷效果。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如何改善中華職棒形象-企劃試寫
壹、前言
我國職棒的歷程從中華職棒大聯盟成立發展至今已邁向數年,在職棒發展的過程中,中華職棒歷經職棒球員涉入職棒簽賭以及黑道介入,導致3 個球團解散;再加上台灣大聯盟的成立,兩個球團競爭造成供多於求的現象,使得職棒的經營環境改變不如職棒成立後的前幾年。
由於上述的因素,使得職棒觀眾逐年減少,例如中華職棒大聯盟在職棒11 年(民國89 年)每場平均觀眾人數僅1,676 人(中華職棒大聯盟競技組,2004)。雖然職棒現場觀眾減少,不過仍有不少的球迷繼續在支持這項活動,例如職棒14 年兩個聯盟合併,在中華職棒大聯盟的總冠軍賽,單場人數就超過兩萬人,全年至現場觀賞球賽人數為958,596 人,也證明了職棒的發展已再度成長。為能使職棒球團能永續經營,職棒球團必須思索如何長期與球迷建立起互動之管道。
貳、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s)
1. 球員大多皆為台灣人,利用民眾民族意識,支持國家球隊。
2. 場地優勢,不用跑去國外看比賽,路途近。
3. 民眾較能與球員互動,增進支持率。
4. 與大聯盟相比,票價較便宜民眾較能負擔。
劣勢(Weaknesses)
1. 近年來傳出作假球頻繁,民眾對此失去信心。
2. 球場賽事可看度低,民眾不在想花錢看比賽。
3. 集團受景氣影響,未能像以前那樣贊助。
4. 球場的硬體設備、軟體服務、比賽內容、週邊設施和節目安排未再改進與新增。
5. 球迷太少導致收入太低,無法支付球員高薪,球員薪水不高,就容易打放水球。
機會(Opportunities)
1. 台灣民眾對事情來的快也忘的快,只要虛心改錯必能讓大家接受。
2. 棒球還是屬於全球性熱衷的運動。
3. 每四年的奧運、亞洲賽事,會帶起一陣棒球狂熱。
威脅(Threats)
1. 大環境的經濟不景氣
2. 大聯盟興盛,球員、球迷相繼出走。
參、STP
(一) 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
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觀看球賽是屬於休閒活動。”樂”方面。
(二) 目標市場(market Targeting)
由於為台灣球隊,故以台灣市場為主,並將整個台灣市場視為潛在客戶。
(三) 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
中華職棒為台灣霸權
肆、改善形象企劃
企劃名稱:中華職棒,由你開打。
(一) Product(產品)
國內職業棒球各球團提供的商品大致上可以分為
兩類;
一為無形的商品也就是所謂的球賽
二為從球隊中所發展出來的各種週邊商品
(二) Price(價格)
目前職棒商品及門票的定價策略可分為兩方面;
1. 各球團的週邊商品由各球團自行訂定價格
2. 如果透過中華職棒聯盟發行的商品,價錢由中華職棒聯盟統一決定售價
門票方面的價格,是由四隊統一協商所共同制定出來的
(三) Place(通路)
‧ 職棒棒球最大的通路點就是各個球場
‧在過去職棒火熱的時刻,統一球團也利用SEVEN-ELEVEN 販賣球隊商品
(四) Promotion(促銷)
‧ 各球員多參加慈善活動,讓民眾留下好印象。
‧ 拍形象宣傳廣告,重心包裝。
‧ 可以增加使用外籍球員,增加話題性與本土競爭力。
‧ 買門票集點數送公仔的促銷活動。
‧ 找一些藝人、名人去現場參加球賽。
‧ 找一個有力、且形象良好的代言人。
‧ 辦一些活動能與球迷近距離接觸。
伍、結論
運動行銷者在球團中的腳色只是個建議者,真正的決定權在高層手中,一但高層不批准,運動行銷人員縱使有好的點子,儘管挾球迷的心聲仍無法進行活動推廣。縱使運動行銷者的獲得球團高層的支持辦活動,但球隊總教練缺乏運動行銷的概念,以球員參加活動會影響比賽拒絕球員參加活動,致使運動行銷者推廣的困難,以目前在運動行銷做得最好的兄弟球團為例,似乎有二個特點可供參考:
1 .球團運動行銷系統連慣,當宣傳推廣部的運動行銷人員設計活動,直接傳達給球團老闆, 只要老闆同意,球隊總教練就必須放人。 2 .球隊總教練有運動行銷的概念,以服務球迷為己任, 強烈要求球員盡量滿足球迷的需求。
此外,球迷現在是不是願意進場看球、職棒的經營環境是不是能夠好轉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或許短期會造成很大的衝擊,但是長期來說,只要因此能面對問題,逐步的解決問題,職棒一定會朝正向發展。
我國職棒的歷程從中華職棒大聯盟成立發展至今已邁向數年,在職棒發展的過程中,中華職棒歷經職棒球員涉入職棒簽賭以及黑道介入,導致3 個球團解散;再加上台灣大聯盟的成立,兩個球團競爭造成供多於求的現象,使得職棒的經營環境改變不如職棒成立後的前幾年。
由於上述的因素,使得職棒觀眾逐年減少,例如中華職棒大聯盟在職棒11 年(民國89 年)每場平均觀眾人數僅1,676 人(中華職棒大聯盟競技組,2004)。雖然職棒現場觀眾減少,不過仍有不少的球迷繼續在支持這項活動,例如職棒14 年兩個聯盟合併,在中華職棒大聯盟的總冠軍賽,單場人數就超過兩萬人,全年至現場觀賞球賽人數為958,596 人,也證明了職棒的發展已再度成長。為能使職棒球團能永續經營,職棒球團必須思索如何長期與球迷建立起互動之管道。
貳、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s)
1. 球員大多皆為台灣人,利用民眾民族意識,支持國家球隊。
2. 場地優勢,不用跑去國外看比賽,路途近。
3. 民眾較能與球員互動,增進支持率。
4. 與大聯盟相比,票價較便宜民眾較能負擔。
劣勢(Weaknesses)
1. 近年來傳出作假球頻繁,民眾對此失去信心。
2. 球場賽事可看度低,民眾不在想花錢看比賽。
3. 集團受景氣影響,未能像以前那樣贊助。
4. 球場的硬體設備、軟體服務、比賽內容、週邊設施和節目安排未再改進與新增。
5. 球迷太少導致收入太低,無法支付球員高薪,球員薪水不高,就容易打放水球。
機會(Opportunities)
1. 台灣民眾對事情來的快也忘的快,只要虛心改錯必能讓大家接受。
2. 棒球還是屬於全球性熱衷的運動。
3. 每四年的奧運、亞洲賽事,會帶起一陣棒球狂熱。
威脅(Threats)
1. 大環境的經濟不景氣
2. 大聯盟興盛,球員、球迷相繼出走。
參、STP
(一) 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
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觀看球賽是屬於休閒活動。”樂”方面。
(二) 目標市場(market Targeting)
由於為台灣球隊,故以台灣市場為主,並將整個台灣市場視為潛在客戶。
(三) 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
中華職棒為台灣霸權
肆、改善形象企劃
企劃名稱:中華職棒,由你開打。
(一) Product(產品)
國內職業棒球各球團提供的商品大致上可以分為
兩類;
一為無形的商品也就是所謂的球賽
二為從球隊中所發展出來的各種週邊商品
(二) Price(價格)
目前職棒商品及門票的定價策略可分為兩方面;
1. 各球團的週邊商品由各球團自行訂定價格
2. 如果透過中華職棒聯盟發行的商品,價錢由中華職棒聯盟統一決定售價
門票方面的價格,是由四隊統一協商所共同制定出來的
(三) Place(通路)
‧ 職棒棒球最大的通路點就是各個球場
‧在過去職棒火熱的時刻,統一球團也利用SEVEN-ELEVEN 販賣球隊商品
(四) Promotion(促銷)
‧ 各球員多參加慈善活動,讓民眾留下好印象。
‧ 拍形象宣傳廣告,重心包裝。
‧ 可以增加使用外籍球員,增加話題性與本土競爭力。
‧ 買門票集點數送公仔的促銷活動。
‧ 找一些藝人、名人去現場參加球賽。
‧ 找一個有力、且形象良好的代言人。
‧ 辦一些活動能與球迷近距離接觸。
伍、結論
運動行銷者在球團中的腳色只是個建議者,真正的決定權在高層手中,一但高層不批准,運動行銷人員縱使有好的點子,儘管挾球迷的心聲仍無法進行活動推廣。縱使運動行銷者的獲得球團高層的支持辦活動,但球隊總教練缺乏運動行銷的概念,以球員參加活動會影響比賽拒絕球員參加活動,致使運動行銷者推廣的困難,以目前在運動行銷做得最好的兄弟球團為例,似乎有二個特點可供參考:
1 .球團運動行銷系統連慣,當宣傳推廣部的運動行銷人員設計活動,直接傳達給球團老闆, 只要老闆同意,球隊總教練就必須放人。 2 .球隊總教練有運動行銷的概念,以服務球迷為己任, 強烈要求球員盡量滿足球迷的需求。
此外,球迷現在是不是願意進場看球、職棒的經營環境是不是能夠好轉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或許短期會造成很大的衝擊,但是長期來說,只要因此能面對問題,逐步的解決問題,職棒一定會朝正向發展。
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
理查德•阿維頓(Richard Avedon1923-2004)
理查德•阿維頓(Richard Avedon1923-2004)
“我們都在表演,所以,我相信表演”
阿維頓的職業生涯被蘇珊•桑塔格列為“上個世紀職業攝影的典範之一”(另外幾位是布列松、愛德華•史泰欽和比爾•布蘭德),以時尚攝影起家的阿維頓,在日後的成就遠遠超出了這個領域。
剛剛21歲,阿維頓就開始為時裝雜誌《Harper's Bazaar》工作,在傳奇藝術總監布羅德維奇的領導下,他在Harper's當了20多年的專職攝影師,直到1966年,他去了紐約《Vogue》在黛安娜•弗里蘭手下工作。
1955年,阿維頓為迪奧晚裝拍攝的一輯黑白圖片《多維瑪與大象》,皮糙肉厚的大象和纖細時尚的女模特形成強烈反差,給人的視覺帶來很大衝擊,一舉奠定了他在時尚攝影界的地位。 1957年,好莱坞甚至以阿维顿的事业为蓝本,拍了部由弗雷德•阿斯泰尔和奥黛莉•赫本主演的电影《Funny Face》。 1957年,好萊塢甚至以阿維頓的事業為藍本,拍了部由弗雷德•阿斯泰爾和奧黛莉•赫本主演的電影《Funny Face》。
阿維頓的攝影逐漸形成鮮明的個人特色:他的拍攝對像都是擺拍的,被置於畫面的最前方,背景是白色或深深淺淺的灰。 他從來不使用自然光源,也不喜歡影子,他想法設法避免閃光燈打亮時在背景板上留下陰影。 他從來不試圖掩飾人物的生理缺陷,皺紋、眼袋、疤痕在畫面上很顯眼,但就是這種不太有誘惑力的真實面貌,比完美更引起了觀者的興趣。
阿維頓成名後,與活躍在紐約的藝術家和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繫。 1959年他出版了作品集《觀察》,為之撰文的是杜魯門•卡波特;為1964年的《事不關己》配文字的是已成為著名黑人作家的高中同學詹姆斯•鮑德溫。在60年代,阿維頓還是一個活躍的政治攝影師,他去南方拍攝黑人爭取自由權力的運動、在美國各地拍攝反戰活動並且親臨越南拍攝越戰。
時尚從來不是阿維頓從事攝影的興趣所在,他的興趣在人身上,他很重視攝影師與拍攝對象的關係。在他看來,拍攝一張照片,重要的是他對拍攝對象的興趣,他們之間應該是有故事的。
安迪•沃霍的幾張經典照片就是由阿維頓拍攝的,有一張是在沃霍遇刺後,阿維頓為他拍攝的上半身特寫,一尺長的傷疤橫亙在照片中央,觸目驚心。
1999年,阿維頓出版了攝影集《60年代》,書的封面照片是阿維頓為約翰•列儂拍攝的一張肖像,因為安迪•沃霍的後期加工而變得非常著名,濃烈的黃紫紅著色,只留下列儂頭部和標誌性眼鏡的輪廓線。
1992年,近70歲高齡的阿維頓成為《紐約客》的首席攝影師。2004年10月1日他在德克薩斯為這家雜誌拍攝照片時,因為突發腦溢血而去世。
理查德阿維頓語錄
●論人像照及攝影本質:
○「人像照不是臨摹。當情緒或事實轉化成照片的一刻,它就不是事實,而是意見。照片沒有不准確這回事。所有照片都是準確的,沒有一張是(全部)真相。 」
○「我拍的人像照關於我自己多於我所拍攝的人。」
●論人像照拍攝技巧:
○「我從一連串的『不要』出發,不要精緻的燈光、不要表面的構圖,不要擺姿勢或述事。這些『不要』迫使我變成『要』。我要白色的背景,我要自己感興趣的人,要我們之間發生的事。」
●談拍時裝照和人像照的分別:
○「時裝攝影是我謀生之道,我沒有挑剔它,這樣謀生是種樂趣,只是拍攝我的人像照,有更深刻的樂趣。」
●談攝影人生:
○「如果一整天都沒做些跟拍照有關的事,就像忽視了我存在的真諦,彷彿忘了醒來一樣。
訂閱:
文章 (Atom)